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临沂紧急转移1939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临沂紧急转移1939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临沂三区九县按名气应该怎么排名啊?
第一名:兰山区
简介:因现境域历史上属兰山县而得名。1994年县级临沂市撤消设兰山区
第二名:沂水县
简介: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因沂河流经境内而得名。沂水地下大峡谷由巨大的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是我国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是江北第一长洞,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
第三名:郯城县
简介:郯城,因郯国都邑古城而得名。秦置郯县,汉代因之。后并入临沂,元末复置。银杏之乡。
第四名:兰陵县
简介:1947年3月,赵博县东部析置为县,为纪念1933年中国共产党员领导的“苍山暴动”而得名。荀子故里。李白吟诵兰陵美酒的绝句《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是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苍山县复名为兰陵县。
2014年1月21日,兰陵县委、县政府正式揭牌,苍山县正式更名为兰陵县。
第五名:费县
简介:费县,史称古,因春秋时为鲁国大夫季友的私邑——邑,公元前201年建县,故得名费县。有“奇石之乡”的美称。
第六名:罗庄区
简介:1994年设立罗庄区,以区政府驻地村得名。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罗姓人在此定居成村,因地面多泉,遂命村名为罗泉庄,后更为罗家庄,今简称罗庄。
第七名:莒南县
简介:1941年1月,原莒县南部地域县,故名莒南县。
第八名:平邑县
简介:1946年4月19日,费县改称平邑县(温河县改称费县),因县政府驻地平邑而得名。曾子故里。
第九名:沂南县
简介: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因在沂水县之南而得名。1939年置南沂蒙县,1940年改称沂南县。
第十名:临沭县
简介: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县,因辖区地跨沭河,故以濒临沭河而得名。
第十一名:蒙阴县
简介:西汉初设蒙阴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
第十二名:河东区
简介:1994年12月设立县级行政区,隶属临沂市。因位于沂河东岸故称河东区。
答案是:临沂三区九县排名:第一名兰山区,第二名费县,第三名沂水县,第四名河东区,第五名兰陵县,第六名罗庄区,第七名莒南县,第八名沂南县。
第九名临沭县,第十名平邑县,第十一名临沭县,第十二名蒙阴县。
有多少人来过临沂?大家对临沂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好谢谢诚邀,我本人就是临沂县城农村的,临沂这些年发展的很快。临沂还有很多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的特色小吃。我曾翻阅过临沂战争史书也看过沂蒙影视,我对沂蒙战争有所了解,让大家了解下沂蒙革命老区的战役。沂蒙山发生的重大战役一点也不少,我们沂蒙人民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多少贡献,作为临沂人的我们,凭什么不骄傲。
沂蒙革命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开辟、创建的全国著名的几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所说的沂蒙地区,是一个区别于行政区划的广义上的地理内涵,其范围是指以沂蒙山区为中心,以今临沂地区为主体的山东东南部地区。
坐落在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临沂市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举世闻名的“两战圣地”,也是沂蒙山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我们一提起“沂蒙精神”,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解放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推着独轮小车,带着煎饼、大葱支援前线的情景。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八百里沂蒙钟灵毓秀,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百万人民拥军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场”载入史册。
沂蒙山区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体至今让人动容。
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是内战期间,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
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临沂保卫战
临沂战役也称“临沂保卫战”,是1938年发生于临沂(今山东临沂市老城区)的一场由李宗仁战略部署,张自忠、庞炳勋等人指挥抗击日本坂垣第五师团主力的中日战争。 临沂系齐鲁襟喉、徐淮锁钥,是南北地区各公路的交叉点,战略位置直接关系到陇海、津浦两路以及徐州的安危。 1938年2月,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坂垣第五师团主力坂本支队及伪军刘桂堂部约两万人直扑临沂,策应矶谷师团进攻台儿庄。面对敌寇的进攻,张、庞两军以攻为守,击敌侧背,全体官兵无不义愤填膺解开临沂之围。 临沂战役中,中国军队为争取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创造出打死打伤日寇6000余人的光辉战绩,挫败了日军由津浦路和临沂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奠定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基础。
大青山战役
1941年11月,侵华日军调集其第十军团主力和第二十二师团3个混成旅团以及伪军53000余人, 由日军侵华总司令(火田)俊六坐镇临沂督战,日军山东管区司令土桥中将指挥,对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
1941年11月29日,抗大一分校移驻费东县大青山西侧的胡家庄、大古台一带(今属费县薛庄镇)。当日,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发起绿云山战斗,为免受损失,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等后方机关也相继转移到大青山地区。
敌人得知这一情报后,连夜调集重兵,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合围大青山。此时陷于敌人包围圈的我方人员中,大都是非战斗人员,所配武器数量少,质量差。只有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是有武装的学员队。
在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的指挥下,首先抢占制高点,以阻击敌人,掩护领导机关和非武装人员突围。
在沂蒙这片土地上多少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作为临沂人应该铭记历史,感恩先辈们的牺牲,努力建设好我们的家乡。
看完这些战役真是记忆犹新,我们不能忘了革命老前辈,让他们活在我们的心中。以上是翻阅临沂战争史书,仅供大家了解学习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临沂紧急转移1939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临沂紧急转移1939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