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以军与埃及士兵交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以军与埃及士兵交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的10月6号发生了什么事?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相比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叙约(约旦)联盟的惨败,阿拉伯世界为战争早期的进展,心理上感到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路。《戴维营协议》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
1967年以色列构筑了什么防线?
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这条防线是以色列在1967年获得了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之后,为了可以长期占领埃及的西奈半岛再进行修建的防线,以色列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修筑这条全长175公里,纵深差不多为10公里的巴列夫防线。
而防线中的一条平均高度达25米且依靠依运河所建造而成的沙堤阵地还曾一直被以色列当做“发明”向全世界吹嘘,但在之后,一名年轻的埃军工程兵却给了这条防线致命一击,当时这名工程兵向埃及军方提出了购买450台高压水泵的建议,并得到了军方内部的认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军方共调派了8000人的先遣队,用高压水枪在6个小时内就攻破了巴列夫防线,这一事件的发生也使得这条防线变为了一个笑料。
巴列夫防线(BarLevLine)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以色列为了长期守住西奈半岛这一战略要地,于1969年以色列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先后耗资数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东岸构筑起正面宽约175公里、纵深长约10公里的防御体系。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军队8000人组成敢死队,只用了6小时,就用高压水枪摧毁了巴列夫防线。
赎罪日战争:复仇而来的阿拉伯人前期大胜,后来为何又大败?
自以色列建国以后,跟中东国家发生了5次大规模战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1973年的第4次中东战争,是一场差点让以色列亡国的战争。
此战的发生,对于以色列而言属毫无防备;对于它的对手埃及、叙利亚而言,却是蓄谋已久。早在6年前的第3次中东战争中,丢失大片土地的埃及和叙利亚,一直在备战、购买储存军备,准备一战雪耻。而且由于整个阿拉伯世界面对以色列的一再失败,这场战争无论如何,也必须为阿拉伯人争回一些面子。
“哪怕夺回10厘米丢失的领土,都会让世界对我们另眼相看。”
当时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就为此说道。
为了在战争中占到哪怕一点优势,阿拉伯人已经不再顾虑任何明面上的原则。打算以偷袭的方式抢占战争的先机,并且把时机定在犹太人最重要的宗教节日,赎罪日这一天。
为了迷惑以色列,埃及和叙利亚两国常年进行常规化的军事演习;又于战争开始前,埃及方面下令,驱逐苏联的两万多名军事顾问。这些招数最终奏效了,以色列对赎罪日前,集结起来的两国军队不以为意。举国放假,安心的过起了自己的节日。
10月6日的赎罪日当天,埃及率先发起了进攻。原本属于埃及,被以色列占领的奈西半岛的防御工事,被突如其来的空军,和两千多门地面火炮狂轰滥炸。以色列用数年时间建造的堡垒和沙堤,几个小时间便被大量摧毁,防线被攻破。准备已久的埃军一拥而上,登上奈西半岛。其中光是各种车辆就有13500辆,坦克1020部。
这些军队对着因为疏忽而缺乏重兵把守的以军,大打出手。以军果然不是对手,节节败退,仅三天的时间,便向后退撤了15公里。
而与此同时,以色列北边的叙利亚军队也进入戈兰高地,开始和以军交火。在空军的掩护下,叙利亚第九步兵师和以军188装甲旅直接杠上,几乎将对方全军歼灭。
战争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世界,阿拉伯国家为之扬眉吐气,并且立马团结在了一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埃叙两国。而孤立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不只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还发现自己储备的武器弹药,无法充分的供应正激烈交火的前线。
战争的天秤似乎已经在朝阿拉伯世界倾斜。但就在这个时候,埃军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争目标之后,没有再继续追击,一口气攻进以色列本土。
埃及军队一停下来,对面的以色列便有了重新部署的机会。并且,它的盟友美国也在这关键时刻,运来了24000吨物资,让其军力大为充沛。
10月10日起,以军开始反攻,先是在北边调集10万兵力,将叙利亚军队打出了戈兰高地。解决了比较弱的一个对手后,又把兵锋转向埃及军队。双方先是激烈交火,埃军受到了重创,退出奈西半岛。紧接着,美国的侦察卫星为以军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以军得以摧毁埃及的防空阵地,让空军进入埃军阵地上空如入无人之境。
至此,来势凶猛地阿拉伯联军,已经丢失了最后一丝获胜的可能。不管是埃及还是叙利亚,面对反攻进入自己国境的敌人,只能苦苦支撑。最后在美苏两国出面调停下,24日,双方正式停火。
整场战争,埃、叙、以三国一共投入110万兵力,其中埃、叙一方阵亡两万多人,以色列一方阵亡五千多人。阿拉伯联军在前期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因为自身的战略失误和美国的支援,丢失了最后的胜利。
虽然战争输了,但是过程中一度打出的气势,依然给阿拉伯国家挣回了一口气。自此之后,阿拉伯人头上的战争屈辱顿时减轻,不再急于发动战争。而以色列也不敢再轻视对手,开始寻求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双方的领土问题。可以说这场战争,对中东地区往后的局势,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以军与埃及士兵交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以军与埃及士兵交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