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归还中国文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日本归还中国文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归还中国文物了吗?
1.没有。日本政府一直霸占我国文物。
2.中国多次敦促日本返还在中国境内掠夺的大量中国文物,日本政府却一直置若罔闻。
3.日本民间组织“中国文物返还运动推进会”是日本有识之士自发组成的民间团体呼吁日本政府尽快把战争时期从中国掠夺的文物归还中国
古董局中局许一诚为什么送真佛头?
当时国内也不安全很多人盯着佛头,送到日本反而能把佛头保存下来。但是许一城留了一个破绽,国内的人以为佛头是假的,日本人以为是真的。
那个日本女人后来收到许和平的一封信让她知道佛头是假的,否则怎么会把佛头还给中国。许一城设了好大一个局最后把佛头又回到中国了。
颜真卿《祭侄文稿》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去日本展出,长途运输是否会对国宝造成损害?
当年的国宝《西泠八家印存》在日本展出的新闻大家可还记得,借展人说自己把印稿放到一个纸袋子里,带着去上厕所,结果出来的时候忘了拿了,等再回去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最后也没有找到,此时不了了之,最后日方只赔给了12万元人民币。
相对于《西泠八家印存》,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意义可以说在当今书法史上都少有能与之比较的,它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在王羲之的《兰亭序》失传的情况下更显示出它的意义。
在技法上,颜真卿的大胆创新,改变王羲之内擫笔法,使用外拓用笔,变以前的妍美书风为雄强书风,成为继王羲之后的又一位大师级的书法家。而这种创新在《祭侄文稿》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同时,《祭侄文稿》也展现了爱过精神和家国情怀,此作品书写于当代安史之乱时期,颜真卿的侄子季明一家被判军杀害,得知消息,颜真卿痛哭流涕,写下这幅作品,这幅作品也是书法家情感和书写技法的高度融合的代表,一个人的心情、审美、情怀是可以通过书法来表现的。
由此可见《祭侄文稿的》重要性。
由于《祭侄文稿》是写在纸上的,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展出一次就会破坏一次,这样的跨海展出,不得不让人担心。
大多数国家为了保护文物,都会规定一些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这些名单里面大部分都是纸质的文物,而台北博物馆这次把《祭侄文稿》外借我觉得是在不妥,希望馆方能够停止这一举动。
台北故宫这是送羊入虎口,赤裸裸的卖国行为。
日本人惦记中国文物不是第一次了,厕读君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国宝“西泠八家印存”在日本展出,蹊跷丢失 日方:赔12万人民币》,讲述了中国国宝借给日人展出,最后在公厕“丢失”的故事。
“西泠八家印存”由著名篆刻家丁仁于1938年拓制而成,是西泠印社的传世珍品。丁仁当年之所以创作出西泠八家印存,就是因为日军入侵杭州,烧毁了其家老宅,不得已,他才将藏品中的精品拓印成册。后来这册国宝在人们记忆中消失了。2003年,丁仁的孙女丁如霞在祖父遗物中发现了“西泠八家印存”,日本拓印名人内藤富卿听说后,借走了这件宝物,说是拿去展览,可租期满后拒不归还。丁如霞万般无奈,最后准备起诉内藤富卿,后者这才答应还回“西泠八家印存”,不过,在约定还物的那一天,这个日本人说上厕所时把东西遗落在公厕,无法找回。内藤富卿希望用复制品来赔偿丁如霞,或者赔偿12万人民币。
“西泠八家印存”是中国近代的拓印书法瑰宝,赔偿12万人民币就能解决问题吗?很多人觉得东西并不是“丢了”这么简单,或许内藤富卿监守自盗,根本只是不想归还,企图私自占有而已。有此前车之鉴,文物这种东西,在借给日本之前恐怕要三思而后行。尤其是颜真卿《祭侄文稿》这种极易损坏的脆弱宝物,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造成损伤,都是中国和世界的大损失。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国宝被日本人1000元收购,如今卖出1亿天价,文物局为何5万收回?
国宝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结晶,是中国历史的最好见证,然后就因为如此,文物局就有职责把中国的国宝拿回来,而且国宝本身就是中国的,日本为了不让世界再次认为自己只会烧杀抢夺,理应归还国宝!
从长期及国家的角度来讲,必须要收回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十二属相的兽首,称得上是我们的国宝了,亦是无价之宝,难亦依金钱来衡量了。因此,她的存世价值非凡!国家必须收回来。还有其他的国宝级别的稀世珍品更不可以与金钱相提并论。不收回来的话,我们这代人能对得到江东父老吗?和黎民百姓吗?那就是一代历史的罪人。
既然是国宝在哪里都是中国烙印的国宝。存放在谁手里有什么关系。挖空心思费尽金钱买回来放库房它的价值何在?用于展出收取门票?国外留存也是文化传播,大英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文物它的价值高于国内展出,更利于宣扬中华文化。
唐鸿胪井刻石碑亭怎么运送日本的?
唐鸿胪井刻石石一件极具历史意义的实物重宝,一如凉州的白塔寺是西藏纳入中国历史版图的见证地,而此件井刻石亦是辽东地区历来作为中国版图的一份子的一件重要佐证之物。
从其名称就可知晓其不凡的来历,唐鸿胪井刻石,唐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时代是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鸿胪指的是这一事件的主角之一鸿胪寺卿崔忻,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整个石刻上的铭文记载的就是公元713年,唐玄宗遣鸿胪卿崔忻从长安前往辽东,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历史事件,作为渤海归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其意义与价值不同凡响。
在1895年的时候,署理旅顺海防的清军将领刘含芳发现了石刻,经过一番考证之后认定了是《唐书》所记述的“鸿胪井石刻”,将筹建了一个石亭将其保护了起来。1897年,沙俄以强大的军事实力逼迫懦弱的满清,霸占了辽东半岛,碑石自然就落入了沙俄之手。
日俄战争之后,长毛子战败,日本人占据了旅顺。由于小日本一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想把所有的宝贝都搂到自个家去。1905年,日本特务在旅顺考察摸排之后认为刻石是辽东地区少有的一块唐代的碑刻,极具历史意义。后将刻石搬移至了倭岛,在1908年4月的最后一天,将其作为日俄战争的“战利品”献给了日本天皇,存放在日本皇室之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归还中国文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归还中国文物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