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雷军谈小米被指贴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雷军谈小米被指贴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米市值蒸发2336亿港元,雷军承诺一年不减持,小米股价会止跌吗?
止跌与减不减持没啥关系,1月9日之前小米的限售股没解禁,股价不照样跌跌了40%吗?
小米上市之初,雷总在庆功宴上宣称: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可是一年过去了,当初买入的人不仅没赚一倍反而被套40%以上。
2018年年前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6%。小米虽然同比增长了21.2%,但是手机行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很大挑战。十年前中国的网民增长率在50%以上,而现在已经到6%左右了。
这就意味着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现在进入存量时期,君不见农村老头老太太现在都人手一部手机。人口红利消失,拿什么来高速增长!
所以,接下来手机行业只能靠创新,小米没有创新,没有亮点,消费者凭什么选择小米而不是大米。而创新靠的就是研发。
那么小米的研发实力到底怎么样?老规矩,不瞎猜,看数据。
根据小米的CDR招股说明书,2015年-2017年期间小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8亿、684亿、1146亿,而同期的研发费用为15.12亿、21.04亿、31.57亿,研发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2.26%、3.07%、2.75%。
这是什么水平?以小米的竞争对手华为为例,华为2015年到2017年期间,研发费用分别为596.07亿、763.91亿、897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09%、14.65%、14.86%。由此可以看到小米的研发投入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不及华为的零头。没有研发,拿什么来支撑小米的梦想。
靠小米生态链吗?别闹了,无论是小米电视、还是小米空调,小米最多是贴牌生产而已,小米生态链说白了,如果做成了最多是互联网销售杂货铺,如果做不成,那就是一大堆累赘。
君不见,小米入股TCL之后,股价非但没反弹,反而下跌了百分之十几。小米生态链的未来,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
小米,为发烧而生,但愿是米粉发烧,而不是小米自己发烧!
小米发行238.37亿股毎股负4.4912港元,总计负资产1103.38亿港元,收益支撑不住现在的股价,按现在收益得7-8年还债,香港股市比较成熟,不跌才怪
融资风投的转嫁给股民买单,前期的亏损和借贷银行的1000亿自己得慢慢还,每年50多亿利息还得自己背负
本文是小米大跌的后有感而发的畅想曲。
我觉得雷军承诺太短,承诺三年,小米股价可能就噔噔噔涨三天,涨20%!在行情冰冷的冬天,让投资者感到不会被套现,市场情绪稳定,不至于这样连续大跌。
但减持的时间窗口,只是导火索,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小米自身的估值,可能小米上市前,香港市场对于小米的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只是通过网络影响力以及报表观察,不够充分。
更重要的是市场对于小米的发展战略,有了更充分的理解,虽然小米的各项业务增长率极高,但可持续性受高度质疑,质疑的情绪会传染。
经过半年时间的了解,香港市场认为小米股价高,所以,遇到减持的时间,决定卖掉,加速下跌。
小米上市就等于是个黑天鹅了:发行价黑天鹅,发行价高,引发危机。导致小米股价持续创新低。
当初上市真不应该定价17港元,应该低一些,上市就定价4000亿港元,上市前,小米进行了互联网的IPO营销,雷军甚至去香港见李嘉诚,将合影发到网上,他们还去了华尔街宣传IPO,将创始人在华尔街拍的合影,也发到了网上,这些都是为IPO造势。结果是投资者相信了,接受了每股17港元的定价。这些造势必然影响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判断。当时我就讲过,小米利用卖手机的营销方法卖IPO的股票。
长期挽救小米股价的希望,就在小米的零售,小米零售有突破性的进展,排他性的竞争力,那么小米的股价长期才有希望。
手机行业是没什么大希望的。手机格局可以借用2006年《赢在中国》小伙预测慧聪将会败给阿里的那段话。现在华为正在打苹果,等华为打败了苹果,就会回头打小米,手机这块,最终只有华为做的好。
所以小米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零售!!必须赶在手机能够提供现金流的时间内,将零售业做起来。否则,如果手机无法提供现金流,零售业就难做了。
小米最大的隐患在于雷军表示硬件利润5%,试问,这样的利润率,你是投资者,你会投资小米吗?
图片来自网络(雷军与苍井空)
其次,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下跌趋势,谁也无法抵挡,从一定程度来说,智能手机已没有太大潜力。
再次,小米未来寄望在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方向,但小米生态链规模看起来很大,其IoT智能生活业务为小米带来上百亿营收,2015年营收仅为50亿元,到2017年增长至235亿,而2018年三季度累计收入为289亿元。
不过,在我看来,这靓丽的数字背后很虚胖,例如早前智米CEO苏峻给出的数据显示,这200亿营收中,其中80%来自不到10款产品,如果这个数据真实可信,那么靓丽的数字背后是否暗藏风险?首先小米所培育众多的生态链企业,频繁向市场推出各种智能设备,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仅是为了刷存在感值得深思。
最后,小米创业7年营收就突破千亿,2017年总营收1146亿,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累计1304亿,高于去年全年,这个成长速度堪称奇迹,此外,经过多年培育,智能家居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作为新兴互联网企业,去年在香港上市成为热门话题,但上市首日破发,随后面几个交易日,2018年7月18日小米冲高至22.2港元,对应市值为5570亿港元。只是,随后一路下挫,截至2019年1月10日2501亿港元,相比高位跌幅高达55%,市值缩水3069亿港元,已被腰斩的小米令人惋惜。
雷军与董明珠世纪豪赌:
以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服务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推动小米高速发展,至此雷军更是和董明珠玩起了任性豪赌,明珠作为企业界的铁娘子,同样也是话题不断,对于格力来说,董明珠就是最好的代言人。两个人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典礼上相遇,一场关于10亿豪赌就此开始。
在此之后,格力和小米均得到了告诉发展,格力电器在2018年营收有望达2000亿,小米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累计1304亿,这一场豪赌明珠声称基本上了雷军,并表示与雷军的赌局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两者不具备可比性。
雷军要暴“雷”了;小米业绩暴涨,股价为什么会大跌?
是不是大跌不知道,因为不关注。
但小米的模式,真的要改改了,
手机和联想在电脑里的定位差不多,
而其他商品,也都是利用互联网粉丝经济贴牌,压榨实体制造业,
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也与国家大政方针不符。
因为小米这些年风头太"劲"了,本质上小米,有可能,似乎,是一个营销驱动型的公司。
但对产品的本质的洞察,广大股民和后面的资本,人家可不傻。
个人的参考建议,不喜勿喷。
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带节奏的问题,小米股票涨跌很正常,资本市场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只要看好小米公司的发展,跌下来就是投资机会。小米能成为世界手机销量第二,欧洲第一的公司,这是中国企业的骄傲。
小米要上市啦!这些大佬们创业的故事谁知道,给讲讲?
雷老板旗下的WPS有个“思享会”,有幸两次在“思享会”与WPS的企业客户、专业客户的大佬交流对中国经济、产业和投资的看法。应该说,专业人士,对雷老板的成功,是钦佩的。雷老板不满足于上一轮桌面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准确把握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不管是雷老板,还是任何一个互联网大佬,其创业故事,都曾经有过很多传说。流传最广,最有市场,但肯定不靠谱的说法是雷老板凭着几十万成就了小米这个大事业。于是,那几年,很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故事就出来了。这一传说,不知道坑害了多少人。
雷军,这个名字,大家要知道,与其相关的,还有金山软件,大家都还记得金山毒霸这个杀毒软件吗?如果金山淡忘了,大家该知道WPS吧?这也是雷老板的。还有,在海外上市的猎豹。雷军,在创办小米的时候,不是白手起家,而是有着丰厚的家底、人力和资源来支撑小米的事业的。
雷老板,并非驾着移动互联的云彩,一下子就腾云驾雾的。所有期待一夜之间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立平台的,都不要以为雷军是轻易成功的。雷军,是有着在互联网领域几十年的积淀,在前一轮桌面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凭借其殷实的家底,庞大的社会资源,成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3C销售霸业。雷军从手机的饥饿营销做起,建立了一个手机销售帝国,然后进一步向所有3C产品扩散。雷军不用花钱建一个工厂,但整合了全社会千千万万优质供应商为其贴牌生产。小米的价值,是其品牌和渠道的价值。
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实际上就干了两件大事儿。一是把金山做大做上市,二是跟陈年一起创办了卓越网然后卖给了亚马逊。前一件事儿雷军自己总结,就是金山干的特别辛苦,杀毒、词霸和主要产品wps耗尽了心血但不能保证上市,最后还是靠游戏取得的业绩才上市成功。后一件事儿雷军没怎么费劲就轻松赚了很多钱,一下子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根据雷军自己的披露,在干小米之前,他被同行戴上了“战略”不行的帽子。雷军总结的经验教训就是:一、做事要顺势而为,也就是要在风口上创业;二、要在最大的市场创业。
然后,就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他看到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大风口要到来,所以义无反顾从头开始创办了小米,杀入手机这个控制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最大的市场,抢占了风口的有利位置。同时,他通过自己的钱和他控制的顺为资本,投资了风口上 的很多公司,知名的有投资UC和YY。他以小米为中心,通过投资布局了整个移动物联网的平台。雷军还先于腾讯推出了米聊,只是由于实力差距太大和团队确实没有做社交的人才,才最终败给了腾讯,不过败给腾讯不丢人,马云的阿里在社交上也不是腾讯的对手。
这第二次创业,可谓是雷军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现在跟行业的几乎所有大佬比,就是他在小米的绝对控制权。小米也融资了,但是每一次融资估值都很高,而且小米占绝对主动,股份稀释很有限,所以资本对小米的影响很小。这可以说是雷军比其他同行包括二马在内都做的更好的地方。而且,雷军还通过投资在小米周边形成了一独特的雷军系,实力仅次于阿里系和腾讯系。
现在的雷军,早就抛掉了“战略不行”的帽子,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再说他战略上不行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雷军谈小米被指贴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雷军谈小米被指贴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