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7岁中专生被疯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17岁中专生被疯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去中专学厨师有前途吗?
前途光明。
随着餐饮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厨师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多。厨师并不是餐饮行业的边缘人才,而是逐渐成为餐饮行业的中流砥柱。高素质的烹饪人才,已经成为各大餐饮企业疯抢的人才,因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招揽烹饪人才,餐饮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高考真的是最好的出路吗?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原本就是非常上进的学子,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府,获得更好深造机会,学业有成,获得更好的发展。要不然,除了高考,我们又该如何选拔人才呢?所以高考很重要!
第二,如果不擅长搞学问,没有通过高考,却从事其他工作,认真努力,最终也能大获成功!因此高考又没有那么了不起了。
总而言之,高考只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之路的选择机会,它不代表一切,却可以改变很多!
高考读大学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大学确实能让同学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高考读大学不一定能够让同学们认识到社会的本质和真谛,但是大学确实能够让同学们在面对也许不太友好的生活时,多一份自信。
高考读大学不一定能够让同学们掌握足够多的知识,但是大学确实能够让同学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高考读大学不一定能够让同学们掌握足够多的技能,但是大学确实能够让同学们看到拥有更多专业技能的人。
高考读大学不一定能够让同学们获得足够多的荣誉,但是大学确实是一个努力了大概率就会有回报的地方,也许这是人生最后一个努力了就会有收获的地方。
高考读大学不一定能够让同学们遇到良师益友,但是大学确实是一个能够让同学们接触到更多良师益友的地方。
高考读大学不一定能够让同学们收获自己的爱情,但是大学确实是一个能够让同学们看见爱情的地方,也许这是很多同学最后一个能够相信爱情的地方。
高考读大学不一定能够让同学们收获理想的工作,但是大学确实是一个能够让同学们发现自己天赋的地方,也许这是很多同学试错成本最低的地方了。
我给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的同学几点建议,希望同学们在大学里都能够收获更多。
其一是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勇敢一些,一定要自信一些,尤其是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要敢于尝试,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
其二是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努力一些,要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努力再努力,相信一定会达成自己的目标。
其三是在大学期间不要太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除了能够让自己获得提升的事情,其他事情不要太在意,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要有自己的大学生活。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长辈们对后辈们谈到:“高考是你唯一的出路!”长辈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就业机会稀缺,读书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机会。今天时代不同了,我们面对更多的机遇与选择,高考不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失败了可以重来,不想重来可以继续前进,重要的是你如何走好日后生活的每一步。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和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的,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我本人非常赞同龙应台先生的话,将来会有选择的权利,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尽管,我并不否认好多小老板并没有参加过高考上过大学,也是社会上目前定义的“成功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出路。但是,我告诫寒门子弟,人家不好好学习,是因为家里有钱或者有权,而你真的没权利选择,必须通过高考上大学来改变命运,高考是你为数不多改变命运的方式。
潘石屹高考前遇车祸,许家印复读才考上、王石靠关系直接进大学!
今天(7月8日),是高考的第二天,也是部分地区的最后一天,在全国1071万名高考生中,即将有一部分人完成人生中第一次“大考”!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高考改变命运”!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许家印、王健林、潘石屹、孙宏斌、冯仑、王石、杨国强等房地产大佬,是不是因为参加高考,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一、孙宏斌(“融创中国”董事长)参加了山西省1979年高考,成功考入“武汉水利学院”(后并入“武汉大学”)水利专业;
考上大学这一年,孙宏斌才15岁,22岁时,他又成功考上“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研究生,于1985年顺利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后来,孙宏斌还到美国“哈佛大学”研读了为期2个月的管理课程;
因此,孙宏斌也被称为“地产圈学霸”!
二、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参加了甘肃省1979年高考,由于在高考前8天遇到车祸(肩胛骨被一辆卡车撞断),因此落榜;
知道自己没考好的潘石屹,紧接着立刻改名“石屹”,去隔壁县报考中专,并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兰州培黎石油学校”录取;
2年后(1981年),潘石屹再次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石油部系统内)被“石油管道学院”录取!
三、王健林(“万达集团”董事长)参加了辽宁省1978年高考(第二届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并成功考取“大连陆军学院”;
5年后(1983年),王健林又成功考取“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并在3年后(1986年)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学位!
四、冯仑(“万通地产”创始人)也是参加了第二届高考(陕西省1978年高考),成功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魏杰是同学);
4年后(1982年),冯仑成功考取“中央党校”法学研究生;又2年后(1984年),冯仑顺利毕业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在国家相关部门任职7年左右时间,后又于2003年获得社科院法学博士学位!
值得一提的是,潘石屹也是“万通地产”的创始人,另外还有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4人,他们6人被称为“万通六君子”!
五、许家印(“恒大集团”董事长)参加了第一届高考(河南省1977年高考),但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足,当年没有考上;
经过一年时间的复读和精心准备,许家印于第二年(1978年),以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顺利考上“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
六、王石(“万科集团”创始人)没有参加高考,他是凭借其父的关系,于1974年直接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进入“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给排水专业!
七、杨国强(“碧桂园”创始人)既没有参加高考,也没有上大学,高中学历都是依靠着相关部门的资助才得以完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杨国强早在1997年,就开始了自己的爱心助学,并于2002年和女儿杨惠妍一起,创办了“国华学校”(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普通高中学校)!
最后,问题来了:高考是否能改变命运,你怎么看?
本文由“我家住楼房”原创(作者:刀柄老爹),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是的,非常是。是因为我没有那句:我爸是李刚.这样的底气。更没有像王思聪说的:我交朋友不看他有没有钱,因为他们都没有我有钱!这样的霸气。
高考就像是鱼跃龙门一样的竞争,不进则退,一退则退之千里。
眼前的莘莘学子,一个个都是豪情万丈,都想高中及第,然而以后的人生路,还长得很,这只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需要正确对待。
最后祝愿天下的同学们都心想事成,步步高升。
大家认为50%的中考录取率跟目前的招工难有必然联系吗?
既然是招工难,资本家就花钱,让那些所谓的砖家,坐在办公室里想一些歪招,说什么技工兴国之类的,而一些为了蹭流量的网络大咖,更是毫无底限的炒作,使得国家的误判形势,然后就有了中考录取率50%的政策,我估计资本家要笑晕在厕所了。
降低中考录取率,减少高中招生数量,让一部分孩子进入职业学校就读,增加劳动力供给,就是这次招生改革的目的。当然,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工厂招工难了,没有孩子愿意进厂工作了。
问题是这样的改革效果有多大?需要时间来进行检验。
自从本世纪初开始教育产业化后,高等院校招生数量水涨船高,每年达到了一千万左右,大学毕业生也逐年增多,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困难。
问题是现在的招工难和大学毕业生增加有没有一定的关系?这里面牵扯到一个就业观念的问题。外国的大学生可以去做普通的员工,也可以做蓝领。国内的大学生好像就只能做白领一样,只能是坐办公室。那么,能责怪这些学生吗?我看不能,板子不能打在他们身上。
有一句话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算孩子愿意去工厂,那么,工作又累有苦,责任还要求很高,但是,收入一般化,最后找不到对象,结不了婚,生不了孩子,你还能在那个环境下做吗?还有信心做吗?
赚钱、赚大钱、赚很多钱,这样才能在城里买到房子,才能找到媳妇,才能成家。这个才是现实的。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工厂里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做公务员或者做生意的。所以,这才有了世界上最难的“考公”,才有了互联网卖菜、养猪这样的高科技企业。
找不到根本原因,或者是装聋作哑,不愿意看到事情的本质,而在外边找些枝节性的东西,改来改去,终究没有大用。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望删除,谢谢!
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没有联系。
一、工厂招工难,是因为社会观念的问题。现在相对的物质比较的丰富,老年人、中年人的收入比较的好,造成了老人供养年轻人的现象,年轻人没有就业的压力,许多人都在逃避工作。整天沉迷网络,要么打游戏,要么看小说,刷抖音视频等等,就是不工作。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比较的好,老人也没有强迫年轻人就业,这样工厂就没有了工人。年轻人不就业,工厂就招不到工人。
二、中职学生年龄小,一般都不会就业。中国的家长都担心孩子年龄小,不能受吃亏,因此,虽然孩子上不了高中,强迫孩子上了中职,但是等孩子毕业后,家长还是想办法让孩子继续上学的,而只有少部分孩子就业。主要是社会舆论,感觉孩子进工厂没有出息,因此,即使孩子送外卖,送快递,除非没有办法了,才让孩子去工厂。
三、工厂的待遇不是特别的好。造成了许多孩子不想去工厂就业。
观念不改变,工厂是没有合适的工人的。改变就业观念,全民重视制造,那么孩子就喜欢去工厂了,工厂才有希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7岁中专生被疯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7岁中专生被疯抢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