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熟男子在公司被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常熟男子在公司被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州杀俘事件是李鸿章所为,电影《投名状》中也表现出来了,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做?
苏州杀俘又叫苏州杀降,是指李鸿章在答应太平军郜永宽、汪安均等人投降以后又将他们杀死之事,然而此事并非单纯的李鸿章要出尔反尔,更不是电影《投名状》里因为粮食的原因。
李鸿章在击败太平军夺取无锡等地以后,率淮军和常胜军包围了苏州,但是苏州是太平军在苏南最重要的据点,城墙坚固,火炮众多,清军多次攻击都未成功。
但是李秀成发现郜永宽、汪安均等人对于前景日益感到悲观,军心已经不稳,所以决定放弃苏州,然而慕王谭绍光拒绝撤退,坚持死守苏州,李秀成只能自己带军撤走。
李秀成走后,清军得知了郜永宽等人试图投降的情报,于是派曾经也参加太平军的降将程学启和郜永宽等人联络,加以劝降。最终郜永宽等八人在得到英国人戈登担保以后决定投降,并且刺杀了慕王谭绍光。
然而李鸿章对郜永宽等人的投降感到不放心,担心他们会降而复叛,之前他的弟弟李鹤章就吃过这个亏。加上郜永宽等人投降以后始终不愿意向清军交出武器,并拒绝解散部队、剃发,也不肯放弃城门等阵地。
清军还发现他们在城内也筑有街垒,上报以后李鸿章对他们更是不放心,加上程学启也劝说这些人不可靠,最终下决心以宴请的名义邀请郜永宽等人来并乘机杀死,并屠杀了他们的部下。
当然,这是事后李鸿章上报杀死他们的理由,但是是否属实已经不重要了,既然他们能叛变一次,那么还可能叛变第二次,李鸿章此时也不需要他们来帮忙,杀个干净省心省力最好。
对此事唯一感到不满的是戈登,因为他曾经对郜永宽等人做出安全保证,他认为李鸿章的做法破坏了自己的名誉,因此到处上告。不过清廷还是决定相信李鸿章,认为按照他上报的情况杀死郜永宽等人是正确的处置手段,所以这事最后李鸿章没受到任何处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州杀俘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上就是李鸿章耍流氓而已。
当时苏州久攻不克,慕王谭绍光率部拼死抵抗。
但谭绍光部下的8将认为太平天国大势已去,南京被围多时,肯定是守不住了。
苏州孤城一座,或早或迟还是会被占领。
于是,8将在1863年11月28日开始和李鸿章接触,表示愿意投降杀死谭绍光,但需要优待条件。
1月4日,双方达成一致条件。
8将下手,杀死谭绍光,开城投降。清军立即进入苏州,诛杀了谭绍光部下1000多人。
6日,8将被李鸿章诱捕杀死。清军随后再次杀入苏州城内,诛杀8将的余党。
杀死人数不明,一说高达2万人!
杀死8将原因,主要是李鸿章试图耍流氓,赖掉之前的许诺。
8将掌控2万部队,又杀死主帅谭绍光,当然不可能不提条件。
一般认为8将提出了关于必须给很高官爵,必须保存部队,留下一半苏州城由他们驻扎等要求。
他们自认为拥兵自重,李鸿章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但当时南京已经被湘军团团围困很久,城破是必然。
而苏州也坚持不了多久,一旦苏州被占领,李鸿章面见只剩下常州一座城,等于仗就打完了。
现在苏州8将既然投降,下面又不需要打大仗了,他们就没有利用价值了。
此时,8将竟然提出各种在李鸿章看来无法接受的条件,摆明了就是寻死。
李鸿章本来也没准备答应他们这些条件,不过是诱骗他们投降以后再收拾他们。
既然此时这8将还狮子大开口,又拥兵自重,那么李鸿章为了保证安全,干脆就将他们除掉,在诛杀他们的部下以保证安全。
在当年来说,满清军队屠城也不是一两次了,连老百姓都杀,杀死几个俘虏算得了什么。
有意思的是,李鸿章杀死俘虏以后,作为中间人和担保人的常胜军的统领戈登大怒。
这个英国佬认为,军人必须守信用,不然不就是土匪吗?
他拿着手枪,一定要和李鸿章决斗!李鸿章不在军营之中,正在筹备苏州的入城仪式。听说戈登要找他决斗,顿时慌了神,于是躲了起来。而戈登却带兵四处寻找李鸿章,一定要将他逮捕到英国。由于找不到李鸿章,戈登甚至扬言,要和清军开战,要将苏州还给太平军。
为了安抚戈登的情绪,清廷还专门送给他白银一万两以及银牌一枚。谁知戈登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将其退回。对于李鸿章惹怒“洋大人”的行为,清廷却表示了赞许,认为他屠杀俘虏,做的很对。
电影《投名状》中,在苏州城内,清军屠杀投降的太平天国军。屠杀的原因是粮食不够吃。电影中,白花花的馒头确实诱人。渲染了饥饿带给人的恐惧。
历史上,李鸿章屠杀苏州太平天国投降的兵将。一是,太平天国降将内讧。另一方面,是李鸿章对他们的不信任,怕有后患,引发的屠杀。
太平天国投降清朝的将领有很多,如李昭寿,韦俊,程学启等,但最令人不可思议是以纳王郜永宽为首的8名太平军将领在投降之后遭到时任江苏巡抚李鸿章的斩杀,史称苏州杀降。古语称“杀降不祥”,那么李鸿章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杀降呢?
李鸿章让郜永宽诛杀李秀成,献其首级为投名状,郜永宽等人自幼追随李秀成,不愿手刃恩人,借故推诿。但为了表示投降诚意,愿献谭绍光首级并打开城门,迎接清军入城。李鸿章同意了这个方案,郜永宽等人提出要求,投降后他们各自的部属仍屯守城内“留半城屯其余众”,编入清军并供应粮饷“编定营制照给饷”,同时保奏副将,总兵等官职并指明省份和职务“奏保总兵、副将官职,指明何省何任”。李鸿章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以戈登作担保并折箭为誓,这就给日后杀降埋下了伏笔。
不久,慕王谭绍光召集苏州守将共议防守计划,郜永宽等决定趁机发难。在会议上,谭绍光与他们发生争执,郜永宽拿出事先藏在身上的利刃迎面刺去,其余诸人一拥而上,将谭绍光杀死并割下首级,挂在齐门城头,这是与李鸿章事先约定好的计划。
程学启见大功告成,立刻率部进入苏州城,李鸿章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这座富庶的江南名城。事后,郜永宽等人恭迎巡抚入城,李鸿章赐宴款待,并派人捧出官服,勉励诸将“今后为大清好好立功效劳”。酒至半酣,李鸿章借故离席,程学启率先埋伏在幕后的精兵涌入,将8人全部杀死。
为此程学启假意欺瞒,并折箭为誓,使郜永宽等人深信不疑。事后将杀降方略上禀,李鸿章“踌躇三昼夜,未能决”,程学启晓以厉害,并以去职相要挟,迫使李鸿章采纳。程学启年少无赖,为人不讲信义,先投太平军,后降湘军,曾国藩把他拨归李鸿章调遣,由此成为淮军大将。苏州克复后,程学启获授一品骑都尉世职,并赏穿黄马褂。1864年二月,在攻占嘉兴战役中,程学启被洋枪击中头部,伤重不治而亡,年仅36岁。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熟男子在公司被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熟男子在公司被害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