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司机死了

频道:热门新闻 日期: 浏览:29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货车司机车内去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货车司机车内去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卡车司机小辉辉”夫妇是怎么去世的?

今天小辉辉刷屏了,确实惋惜,这本来不该发生的悲剧,这种取暖早已被禁止,但还有司机为了省钱,图方便依然铤而走险,今天的事故告诉我们且行且珍惜,安全大于一切,没有安全什么都是空谈。

小辉辉因为缺氧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不幸去世,真的太可惜了,两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家里两个可怜的孩子,一个11岁,一个1周岁多一点,年迈的父母,哎!愿天堂里没有卡车,没有事故。

他们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跑完最后一趟回家陪家人过年,这一趟竟然成了永别,如果重新来一次,他们肯定会放弃,这个世界没有如果,更没有重新开始,一切都已经无法改变。

卡车司机确实辛苦,他们日夜兼程,风餐露宿,没日没夜的跑,只是为了一个温暖的家,每天生命在悬崖上漂浮着,一点保障没有,哎!生活不易。

小辉辉走了,牵动亿万中国卡车司机的心,大家以各种方式表达了亲切慰问,直接去看望的,通过网络表达深切哀悼的,小辉辉的今天诠释了中国亿万卡车司机的现状,正在行驶在路上的朋友请你注意安全,家中的父母盼你回家。

12月27日上午10点,小辉夫妇两人在青藏线格尔木段货运途中,睡在自己的货车车厢里,不幸永远离开了人间。经过法医鉴定,其死因为高原缺氧。

货车司机死了

前面写了一篇西藏高原反应的攻略文章,但很多网友留言,说高原反应只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睡车里因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中毒。

西藏旅游,已经新型的旅游风向标。自驾川藏线,既可以体验一次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又可以洗涤自己的心灵,但为什么过来人都劝解大家不要在川藏线上睡车里呢?

货车司机死了

1、性价比低

西藏地处高原,318国道川藏线平均海拔4000米,109国道青藏线平均海拔4500米,夜间非常寒冷,夏天气温在5~10℃,冬天在-10~-5℃。

西藏旅游睡车里,需要在车里开一整夜的空调,非常耗油,其油耗的花费已经几乎等于一间旅店的价格。并且,车里睡觉的舒适度远不及一个旅店房间,经常一觉起来腰酸背痛,而第二天还要长途跋涉,非常劳累,性价比很低。如果不是没有选择,老司机们在川藏线上,宁愿多花钱住酒店也不愿意睡车里。

货车司机死了

2、影响行程计划

传统的两条进藏线路中,有川藏线和青藏线。无论哪条线路,其各方面的便利性都远远不及现代都市,加油站、超市、饭店、医务室等生活设施相差甚远,一般要100公里才有一个加油站。

川藏线睡车里,会面临油量用光、突发感冒、被打劫等众多不稳定因素,一旦我们以为不会发生的事情出现,原本一帆风顺的西藏自驾之旅将会变得棘手。川藏线睡车里可以节约一笔住宿开销,但或许会面临得不偿失的尴尬境遇。

货车司机死了

3、存在安全隐患

川藏线之所以不能睡车里,最大的原因莫过于此,缺乏安全。

夜间睡车里,车里的空调长时间运转,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

以下是付费内容

,尾气排放量比车辆行驶时更多,此时汽车排出的大量尾气便有可能进入车内。汽车尾气中含有较浓的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在密闭的车厢中,对人身体的危害不堪设想。

货车司机死了

小辉夫妇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有30万粉丝,他最后的一条发布内容是夫妻俩一起在西藏吸氧的视频,并配文,“青藏线不易”。事发后,青藏线车友助力,帮他们运送未运完的货物,网友为其子裔捐款30余万元。

倪万辉来自河北邢台倪庄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大儿子11岁,小儿子2岁。就在10天前,他们刚给满11岁的儿子过生日,然后出发第一次前往西藏运货。由于川藏线限高,大货车只能走海拔更高的青藏线。

货车司机死了

得知小辉夫妇的遭遇后,网友留言道,“开卡车真心不容易”,“说不出什么,莫名的心酸”,“睡吧,累了好好休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讨论发生在2018年12月27日殒落两条鲜活生命事件,心情沉痛不是滋味。朋友问到“卡车司机小辉辉”夫妇是怎么去世的?已有答案:高原缺氧。

因为我到过五道梁,我想从他们出事的地点五道梁作一些事后分析,如果有价值,对今后从五道梁经过的朋友们有帮助,也是做了一件善事。寄希望今后不要再发生此类事件,人人平安。

货车司机死了

(五道梁有火车站、汽车加油站,餐厅、住宿......怎样看也不会让人联想到人们的汽车是在世界屋梁上行走 图片作者摄)

我到过五道梁。

五道梁是个什么地方呢?它的情况怎样呢?我认为这一带气候诡异,环境龌龊!

那年我们“滇进青出”西藏行,经过五道梁。路径大致如下图,由纳木措经那曲、安多、沱沱河去格尔木,打算从格尔木到青海湖。 纳木措到格尔木有近1300公里,中途必须要住下来。但不好安排。

这个不好安排指中途要住宿的点是不合适地方,是有危险的安多、沱沱河、可可西里和五道梁。

货车司机死了

(出纳木措经那曲、安多、沱沱河去格尔木)

上面说到去格尔木,青海的格尔木市是出藏地的一个重要节点,可以说,到达格尔木等于就从高反缺氧环境中出来了,安全了,甚至可以说就结束了西藏之旅。因为格尔木海拔不到3000米。这便是所谓“滇进青出”的出。

这个出来,没有那么容易,必须要经过几乎数天高山考验,一路上汽车行驶在海拔4600米以上,安多、沱沱河、可可西里、五道梁都是。

货车司机死了

(作者在可可西里,这儿离五道梁不足20公里)

事实上,当时我们是从更远的地方珠峰大本营、纳木措走来,几十天藏地之行,人一直在高反之中,身体已经适应,只要不做剧烈运动,问题并不算大。而对于相向而行从格尔木进入高原反应区的人来说就不同了,他们才刚进入高反最严重地段,身体正在抗争、适应。这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

为什么多数进藏自驾游朋友都走“川进青出”(四川进青海出),或“滇进青出”(云南进青海出),而少有反过来“青进川出”(青海进四川出)、或者“青进滇出”(青海进云南出)?

个中原因,从青海进西藏难走,海拔忽然高起2000多米,不如四川、云南循序渐高来得安全,是其中考量之一。

我们的路线从格尔木离开高原。

小辉夫妻路线从格尔木进入高原。

从格尔木进入西藏难走,不等于不能走,109国道上车辆始终络绎不绝,这条道是西藏物资供应的主要干道,小辉已跑过许多趟。

货车司机死了

(高反缺氧天气寒冷全都到场,危险也一步步迫近)

这时候朋友们可能看清了五道梁地区的凶险,从格尔木到五道梁约300公里,小辉夫妻出格尔木就开始翻昆仑山、唐古拉山,这300公里厉害,一口气从2000多米海拔上升到近5000米海拔,翻山时甚至超过5000米海拔。高反缺氧天气寒冷全都到场,危险也一步步迫近。

记得本人是7月天过可可西里,衣着冬装,夜晚温度通常在零下。小辉夫妻于12月隆冬之季投宿五道梁,当时冷到什么程度,不可想像。他二人一路翻山越岭,一路高反,一路疲劳,一路缺氧终被魔害。

货车司机死了

(109国道繁忙,五道梁段进藏大卡一辆接一辆 图片作者摄)

从图片上看五道梁好像平常,宽阔的109国道大卡繁忙,山峦一望无际,铁路上不时有火车来往。五道梁有火车站、汽车加油站,餐厅、住宿......怎样看也不会让人联想到人们的汽车是在世界屋梁上行走。阴霾之下不以为有阴霾。

在这里有必要重复说一下高反。高反学名叫高山症,高原反应。其症状每个人都不一样,年轻人更由于需氧量大高反严重,超过年龄长者。

头痛、头昏、气短、胸闷、失眠、呕吐、口唇发紫、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等,严重的反应出现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它的症状通常是致命的。非常讨厌的是高山症长时间严重头痛,意识混淆,失忆,出现幻觉甚至会导致昏迷。

货车司机死了

(作者在这一地区吸氧开车)

人们对付高反并没有多大良策,吃什么红景天、高原康类药物未必有效果,高反还是如期到来。唯一办法就是有反应了,且休息下来,不要作剧烈运动,让身体通过时间慢慢来适应,而这点恰恰是小辉夫妻做不到的,他们要生活,他们可能不会象旅游者那样缓慢着来。

货车司机死了

(风雪五道梁 图片来自网络)

小辉夫妇生命失于高原缺氧,其中还有一氧化碳在作怪。

大车用柴暖供热,在各地屡见不鲜,今天还有不少朋友在用它,并不是不可以用。

睡在车上也是如此,大车司机到处都可见到睡在车上,但是要注意海拔,在已经出现缺氧高反警告情况下,不要马虎随便,本来五道梁氧气就少,就是按常理将窗子放下一点,也是不行的。

我在藏地,多次睡在车上,(当然我是小车,并不开空调)但卧具一定要好,车子不要追求全部密闭。

建议:

1,司机可以限定自己在高于3000米海拔地区不住车上。我认为3000米以下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2,即打算常住车上,就要用好的装备,比如电热毯、高原鹅绒睡袋、自热被等等。

车上不是不可以住,我见过藏地军人睡卡车车厢,睡袋棉衣棉被质量很好,不会挨冻。登珠峰还可以住帐蓬营地呢,没事。装备相比于住宾馆还是合算。

3,车辆一定停要在上风向或者逆风向位置,这点大小车辆无一例外,把窗子开到在车内可以感受到有风经过为合适。

我认为,在今天安全防范和规避风险的世界里,长途行车应当谨慎又谨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与自然博弈永远处于劣势,由于人们的疏忽,无疑会在临场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之下怎样保命,是每个人都要化心思去研究的课题,尤其从事风险工作的朋友们。好,就到这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货车司机车内去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货车司机车内去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