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人心梗被AED救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老人心梗被AED救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身边的老人如果突发心肌梗塞,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提问的很多了,但是应对措施真的很重要,需要再三强调,也希望大家都能掌握。
急性心梗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猝死的第一原因,是人类最凶险的急症之一,一旦发生急性心梗,一定要当机立断,科学应对。
首先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安静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禁止老人奔走呼救或自己去医院。如果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应取半卧位或坐位,减轻呼吸困难。
如果怀疑是急性心梗,可选用阿司匹林100-300毫克嚼服,可以防止血栓扩大、形成新血栓,可以限制心肌梗死的范围,但是对于有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出血性疾病,以及阿司匹林过敏的老人禁用。
如果在家中发病,家人可打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条件的话,可以吸氧,增加心肌供氧量。
解开患病老人的衣领,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以免造成气道阻塞。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由医生处理后,根据病情决定转运时机。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密切观察老人情况,一旦心跳停止,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第一时间呼叫120,请急救人员现场救助,切记呼叫120时要告知发病时间,目前全国个各大城市的医院均设有绿色通道,为抢救病人提供了很大便捷,因为心梗最佳的治疗时间只有4小时,所以千万不要耽误时间。
这种问题实在是马后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没有到达医院之前,我们其实很难确定患者是不是心肌梗塞。别说普通人没有这种能力和水平,就算是专业医务人员诊断心肌梗塞要靠抽血化验、心电图等很多手段才能确诊。
其实普通人如果能够怀疑患者是心脏病发作就已经很不错了。那么在到达医院之前,哪些证据可以支持普通人怀疑患者是心脏病发作呢?主要通过一下一些证据:
一、患者是否具备好发因素: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病
40岁左右进入高发年龄
抽烟的人容易患此病
三高人群容易罹患此病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
经常熬夜的人
精神压力大的人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的人
二、患者有无明显症状:
胸闷胸痛,这种闷痛可以波及到从下牙开始到肚脐以上的广泛区域:下颌、颈部、前胸、后背,甚至包括手臂。
此类患者容易出虚汗,而且这种出汗与天气无关。
面色可能会有苍白
可能会有全身乏力
根据上述好发因素(好发因素越多,越容易罹患此病),结合患者典型表现,基本可以怀疑患者心脏病发作。
急救措施:
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叫人尽可能取来一台AED,万不可自行前往医院。
选取最舒服的体位休息(半坐或半躺等)
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动,减少心脏负担
万不可擅自服用处方药物,除非是提前医生开给患者的药物。
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反应、呼吸等,一旦反应和呼吸消失,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迅速使用AED。
猝死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高发人群?该如何预防?
2月浙江俞医生,27岁!
4月四川唐医生,40岁。
5月天津王医生,41岁。
5月宜昌郑医生,51岁。
6月嘉兴陈医生,42岁。
6月河南张医生,48岁。
6月北京王医生,32岁。
7月湖南肖医生,31岁。
7月四川李医生,56岁。
7月沈阳李医生,31岁。
7月上海赵医生,30岁。
10月上海牟医生,45岁。
11月上海江医生,30岁。
12月上海陈医生,49岁。
12月上海杨医生,39岁。
12月江西石医生,38岁。
他们都很年轻,可是都留在了2019!
他们都是医生,都了解猝死,甚至都知道如果预防猝死,但他们依然猝死了。
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猝死前,半数医生已经持续工作了12小时,有的超过了24小时。
医生知道休息,可人在医院,身不由己,我们总不能让患者痛苦的等。
猝死,并不是大家想想的突然嘎嘣一下就死了,猝死目前常见的理解是不可预知死亡,这种死亡是疾病导致的在24小时内的死亡。简单说就是没想到咋就死了,但前提是肯定是疾病导致的,而不是意外导致的,时间也是发病后24小时内,也不完全是嘎嘣一下就没了。
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心脏病,其次还有部分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心脏病猝死最常见的是心肌梗死以及恶性心律失常,脑血管猝死常见就是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哪些人群是猝死高危人群呢?
我们上面说了医生肯定属于这一类人群,医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长期的这种状态下,猝死风险就会增加。
2019年我们在新闻上看到过有歌手、有作家、有医生、有演员、有导演、有CEO,很多行业,但这些人身体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压力大,劳累、熬夜。
研究显示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死亡率高180%;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衰老快3倍。睡眠不好会引起车祸,会影响第二天工作学习。如果您的工作是和人命打交道,那睡眠不好会杀人,比如医生,护士,司机,调度员,等等。睡不够,有这么多坏处,甚者危险,为啥还有那么多人不能早睡早起呢?当然对于那些长期失眠的人,一定要找医生看,正规治疗保证睡眠。
不健康的生活态度,孤独、不乐观、不阳光等等本身就是一种压力,长期的不释放就会导致身心不健康,为猝死埋下一颗炸弹。
年轻人,预防猝死就是要主动性的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自我缓解压力,尽量减少熬夜,即使熬夜后也需要尽可能不觉,加强锻炼,加强营养。尽可能的靠近健康生活,减少猝死风险。
我们说了大部分猝死的原因都是心源性,也就是心脏病,在心脏病中,大部分猝死都心脏血管病变,也就是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
对于明确有三高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只要能按照正规的治疗,正规服药,定期复查,长期监测,健康生活方式,那么都会有效控制病情,预防猝死。
健康生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加重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长期抽烟喝酒,久坐不运动,不健康饮食,肥胖,熬夜压力大,或者发现三高不有效控制。渐渐的血管垃圾就会越积越多,直到斑块破裂。那么预防斑块首先就得戒烟,戒酒,坚持有氧运动,控制体重,低盐低脂低糖饮食,规律作息,发现三高积极正规有效控制。
正规药物
有三高一定积极正规控制三高,并且监测三高。对于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肯定需要长期服药,只有正规服药才能预防斑块加重,才能预防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他汀能降低胆固醇,减少血管垃圾形成,他汀还能稳定斑块,防止斑块加重,防止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阿司匹林能预防血栓形成;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的服用他汀及阿司匹林,这是最基础最基本的治疗。
定期复查
对于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查看血压是否达标,血糖是否正常,心率是否理想,血脂及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否达标。同时监测药物副作用,早发现早治疗。对于药物无法控制的心绞痛,是不是要介入支架或外搭桥等治疗。
所以,总结下来,预防猝死就是要健康生活,健康心态!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人心梗被AED救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人心梗被AED救回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网友留言(0)